说完秦半两,何洛又讲起汉五铢。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
“当时武帝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青铜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渐渐的造假又再出现,越铸越轻,越铸越薄,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三官五铢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该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中楷模。三官指钟官、辨铜、均输(技巧),统指政府铸钱的机构。”
“至于后面还有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 后来宋太宗改元为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宝。淳化后改铸,又亲自提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再后来改元更铸,皆曰元宝,冠以年号,至是改元,则曰宋通元宝。宋通元宝为宋开国钱,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三食货下二钱币:‘太祖初铸钱,文曰「宋通元宝」。’ 钱文仿八分书,形制仿唐开元。有铜、铁两种,背有星、月纹等,铁钱十当铜钱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etang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