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不久,一则消息又一次引爆了大明的舆论。
虽然现在老百姓们已经越发习惯,报纸上几乎过一段时间就会弄出一个什么大新闻,改变人们对于一些事情的认知,或者发生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不过这一个消息的发出,震撼性甚至不亚于新皇登基。
《光复皇帝陛下诏:各地推举或自荐代表,参与年后共和院大议》!
顺天府的大明社科理论研究院,已经钻研新学数年的王夫之拿到这份报纸之后,也不禁欣然,拊掌道:“终于来了!”
跟许多明季出名的士子文人不同,王夫之没有选择从政,而是专心于理论的研究,不断地通过研究各类学说,尤其是马恩导师的学说理论,自己著述立论。王夫之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俨然成为了有一尊学术大神,受到学界的敬仰。虽然对于政治体制,王夫之并没有像是黄宗羲、顾炎武一样提出特别具体的新政体的模式,但是他仍旧关心着大明的改革。
共和院大议这种东西,其实在白明修出现之前,就有人在讨论了。黄宗羲那个时候讲“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更多的是一种东林士子以限制君权,追求自己统治阶级利益的现象。不过,随着马恩新学的大行其道,人们更多地来议论民本一类的思想时,自然会落到实地,讨论如何最真实地征求民意,为民谋福。
当时一些人就讨论了欧洲的议会制度,不过大部分都是在批判,即便开眼看世界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大长项就是嘲笑蛮夷哪哪儿不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etang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