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三年。
二月初一。
长安城。
春闱正式开始。
一千五百名参加春闱的学子,自然是不可能在一处考场考试。
春闱共分成了十五个考场,每个考场有一百人。
每一场都有十几名巡考官,进行监督。
一千五百名举人,成批次的分别步入考场之中,随后寻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春闱也称会试,在贡院举行,亦称逗春闱地。
春闱一共分为三场,每场三天。
第一场帖经:简单的说,帖经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类似于现在的填空题。
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被历朝历代奉为圭臬。
不说倒背如流,只要是能够考到举人的学子。
他们对于儒家经典,定然是滚瓜烂熟。
因此,第一场帖经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成问题。
第二场试义:就是由主考官从儒家经典中挑选出一段话,然后由考生去解释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先圣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类似于现在的阅读理解。
这场考试,考生们的思维稍稍扩散,每个考生的想法因人而异。
即便是耳熟能详的一段话,但若是去分析段落的意思,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这就得交给之后的考官进行审核了。
第三场试时务策:是由主考官根据当时朝廷所面临的重大时政问题出题,然后由考生按题陈述政见,发表对时政的主张,类似现在的作文。
第三场可以说是最难的一场,需要考生尽可能的发散思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etang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