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初苍狼军和西凉军出玉门关以来,赵兴手下的部队先后有十几万人来来回回地在玉门关至焉耆一带折腾,虽然距离天山北麓的乌孙国有数百里之遥,而且还被东西走向的哈尔克山、萨阿尔明山阻挡,但这种惊天动地而且持续了大半年的兵力行动,无论如何也会传到天山西北边乌孙国那边去。
关于乌孙国,《汉书?西域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
这是天山脚下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曾经的大汉帝国与匈奴的较量中,乌孙国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和拉拢,始终摇摆不定。
乌孙国是一个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紧密结合的宗法奴隶制社会。《汉书.西域传》中记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相大禄,左右大将二人,侯三人,大将、都尉各一人,大监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骑君一人。”
这是一个将氏族血缘组织与军事和行政组织混融在一起的游牧国家。“大昆弥”是乌孙的最高统治者,其下还设有相、大禄,而后次第还设有大将、侯至骑君诸等官职,而这些重要的官职,多为王族后裔或亲族来担任。
春秋战国以前,乌孙族曾经在现今宁夏固原一带游牧,其后他们才逐渐迁徒到河西地区。早在西汉以前,乌孙族便在河西走廊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度,其开国君主猎骄靡为大昆弥,以长子为太子,而次子即为“大禄”。乌孙族在向西迁徙之前,曾游牧于敦煌、祁连山一带,接近中原地区,受汉文化影响,所以才有相大禄、左右都尉这种类似于汉制的官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etang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