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张世杰和陆秀夫之间已经有了某种默契。
君死崖山,臣等效之,留下一个千古绝唱,以告后人。
这当然不能说他们不忠。
事实上,如果没有赵维,在原本的历史中,陆秀夫随君陨落,张世杰虽突围成功,但得知赵昺跳海之后也没有独活,在风浪之中任由舰船落海,追随赵宋而去。
实打实做到了,尽忠尽义。
那为什么还要故意输掉崖山,故意放弃突围呢?
说白了,就是看不到希望。
人是有极限的,古人也是人。当所有不可承受之重都压于一肩之上,古人也会崩溃,会选择自我毁灭。
张弘范对文天祥有一句话说的没错,哀莫大于心死!
虽然大宋还有皇帝,虽然还有可战之兵,虽然赵宋各处还有不屈的宋人在顽强抵抗。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义旗被推倒,越来越多的守国义士或战死,或擒于敌手,大宋可以抗争的力量越来越小,臣民的心气儿也越来越低。
一路逃亡,什么时候是个头?又什么时候可复国兴邦?
这些重担,都压在末宋这些臣子身上。
而随着文天祥被俘,江万载西去,百姓、臣子、君王的希望又只凝聚在张世杰和陆秀夫身上,这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世杰看不到希望,陆秀夫也看不到希望,随赵宋沉海的二十万军民也看不到希望。
也正是因为看不到希望,才选择毁灭。
没办法,古之节义便是如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悲壮赴死,也不想苟安于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etang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