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两宋三百载,在军事上羸弱,在文化上却可称古今之巅。是既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后,在学术上最为开明的时代....
儒释道,皆有集大成者光耀千古。开学立说,立地成圣亦非仰古人之息的妄想。
极好的文化氛围,使得两宋文人,除了政治追求之外,在学术上亦极为看重。
当官可为万人之上权倾四海,而做学问,却可为万古之上!
说白了,两宋的大文人,谁不想筑“程朱”之基?谁不想成为第二个孔孟?
于是你会看到,两宋能名留青史的,但凡是个文人。不管是范仲淹也好、欧阳修也罢,亦或苏东坡、张载、司马迁等等。
没有一个是因为当了多大的官儿,掌的多大的权出的名儿。
无一不是因诗书文章、鸿篇巨制而名满古今。这是这个时代共性,是这个时代所有文人的终极追求。
包括江钲自己,也动过开学立说,以大道载千古的想法。
可别觉得江钲是痴心妄想,说实力,江钲不敢说有这个把握,但起码有这个希望。
江家三代公卿,世学渊源,加上他自己的资质,他是有这个可能的。
事实上,世家大族之所以如此强烈的反对教改,要保住士大夫的地位,这个原因占了不小的比重。
就拿苏刘义来说吧,且不说他的立场如何只说家学....如果大宋不亡,苏刘义又能在宰相的职位上功成身退。
那么小孙后代,再出高官大儒,几乎就是一定的事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etang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