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间,许多呆在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在这个转型期面临“脑体倒挂”的问题,收入微薄,生活艰难,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才决定由国务院拨款,每月为他们提供生活补贴。这就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由来。
后来随着“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流行语的传播,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遏制。所以到1995年,一度考虑是不是应该取消这项制度。
但是情况已经变了。
最开始的定位很简单,就是一张饭票!批准了以后就按月和工资奖金什么的一起发,与劳模补贴、岗位补贴、特殊工种津贴什么的都一样,只是这笔钱是来自中央财政而已。
但是呢,由于遴选工作很严格,评选结果很公道,慢慢就有了公信力。而一旦有了公信力,它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了荣誉性。所以这张饭票,发着发着就变成了荣誉证书。尽管国家始终没承认,但老百姓都把它当做一种非正式的国家级荣誉。因此,想停的时候就停不下来了,科学家们不干,尤其是95年以后有资格的。
而且,“国务院特殊津贴”这名,实在是太好听了!国务院什么单位?在古代那叫“朝廷”!国务院给个人发放的津贴,在古代那就等于上达天听,简在帝心,名动中央!一下就挠在知识分子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传统理想上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etang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