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积雪还冻得硬邦邦的,庄稼人被厚厚的积雪困在家里,除了洒扫庭院,打磨农具,再没别的什么大事情做。天下宋人择法自守,鄂州京师传来消息,仿佛长了翅膀一般飞进了崇山峻岭的皖南山村。普普通通的庄户人家只是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但魏家村的魏秉德老爷子却格外重视,特意召集族中男丁在祠堂商量择法的事。不过,商量归商量,魏秉德的主意极正,哪怕现在就砍他的头,他也是决意要入清流。
魏家祖出过贵人,魏大庄是武宗朝的名臣,司马文正公对其有“安贫而意豁达,狷介而性骨鲠”之评语。其家贫寒,当初及第时,家人受了贺礼,魏大庄见之即将贺礼弃于门外。其历任工部、吏部、礼部,皆以清廉而著称,州县官咸称“见魏公方知汴梁有不受钱之人”。只不过,自从魏大庄之后,魏家村文脉衰微,虽有不少族中子弟进学读,竟然再没出过进士。不少魏族子弟见仕途无望,及冠便外出行商谋生,以重信守义立身,唯勤唯俭,规模也越来越大,生意遍布东南,甚至有搭伙跟船到安南、大食等地做买卖的。
朝廷为礼部给事中魏忠肃公修的石碑就立在祖坟里,好像个招牌一样,每当外来的客商拜访,都要去祭拜凭吊一番。然而,每当这时,魏秉德就有无颜见祖宗的羞愧,痛心疾。魏家虽然兴旺,但不过是商贾末流而已,称不得名门望族。当徽州开州学捐生,尊天子不奉乱命时,魏秉德开始还嗤之以鼻,及至本县的黄大善人一口气捐了十个廪生,魏秉德这才急起直追,咬牙捐了十五个廪生,加凭本事进学的子弟,魏家在州学的廪生达三十人,是黄家廪生的两倍,在州学也算是举足轻重的势力了。朝廷令天下人择法自律,使魏秉德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让魏家摆脱商贾末流,重归清流名门的机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etang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