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后,晁勇便往太学开始讲授数学。
王安石变法后,将太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
外舍生,每月考核“行”、“艺”。所谓“行”主要便是指遵法守纪的品行,“艺”则是每月由学官出题考试的成绩,也可以说是学校内部考试的成绩。各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记为学分,连同品行表现按月登记。到季度末进行检查,学分积累较多又没有严重违犯纪律的学生可以获得“季选”(季度评定)资格。到年终,综合学生的季选,选出积累学分最多的一百人,予以“校定”(年度评定)。相对学校每月举行的考试,朝廷每年也会派官员到太学出题考外舍生一次,称为“公试”。公试成绩列第一、第二等并获得校定者,可升入内舍。
内舍生同样每月考核“行”“艺”,每季进行“季选”,但是每年“校定”的人数只有三十人,分为“优”“平”两等。“公试”的时间则是两年一次,成绩分为“优”、“平”“否”三等。
如果公试优等、校定亦获优等者,即可升为“上舍上等”,立即释褐授官,称之为“两优释褐”;如果公试成绩与校定一优一平者,即可升为“上舍中等”,继续学习,待科举时,不用解试及省试,可以直接参加殿试;如果公试成绩和校定均为平等或者一优一否,即可升为“上舍下等”,继续学习,待科举考试时,只免解试,参加省试。如果一平一否,显然就无法升到上舍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etangkanshu.com
(>人<;)